根據《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(2018~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戰略要求,到2020年,北京市新增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空間10平方公里左右,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。
產業規模
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近年來呈現穩步回升態勢。據北京市科委公開資料顯示,2017年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達1630.8億元,同比增長13%。2018年1~6月,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近18.4%,達到“十三五”時期以來最高值。根據火石創造數據庫數據,截至目前,北京市有藥品生產研發企業1616家,醫療器械生產研發企業3294家,共有上市企業163家。
此外,據北京市科委公開資料,2017年北京市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314家,其中50億元以上3家,分別為同仁堂集團、北京諾華與拜耳。
產業鏈
根據《行動計劃》,北京市重點支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、腦科學與類腦、結構生物學、合成生物學、蛋白質組學等基礎研究,推動免疫治療、基因檢測及新型測序、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技術發展,促進創新藥、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技術融合新興業態等領域發展。
此外,北京市加大了醫藥健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按照相關要求,2017年調整騰退了藥品類包括化學原料藥制造(化學原料藥的研發和中試除外)、高耗能大規模發酵生物產品生產,醫療器械類包括含汞類體溫計、血壓計制造,鉛錫軟膏管、單層聚烯烴軟膏管制造(肛腸、腔道給藥除外),安瓿灌裝注射用無菌粉末制造,藥用天然膠塞制造,非易折安瓿制造,輸液用聚氯乙烯(PVC)軟袋制造(不包括腹膜透析液、沖洗液用)。
目前,北京市藥品行業主要聚焦在化藥、生物藥、中藥、醫藥中間體等細分領域;器械行業主要聚焦在影像設備、醫療機器人、植入器械、體外診斷試劑等領域。同時,北京市也在大力布局基因技術、醫療人工智能、新材料+、抗體藥物等新業態以及CRO(合同研發組織)、CMO(合同生產組織)、CSO(合同銷售組織)等產業服務。其中CRO企業已集聚近200家,位居全國前列,并且圍繞基礎研究、藥品、醫療器械、產業服務等發展方向集聚了一批重點機構及企業。
在前沿基礎研究領域,北京市已布局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,包括正旦國際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,以加大基礎創新與源頭創新。藥品領域,集聚了一批包括諾華、拜耳、默沙東、同仁堂等國際領軍企業與本土龍頭企業。醫療器械領域,集聚了包括博奧生物、大艾機器人等創新型企業,其中醫療機器人行業以高校資源為依托,集聚了44家代表性企業。產業服務領域集聚了包括康龍化成、奧達國際等本土化企業。此外,百濟神州、貝瑞和康、Airdoc等行業優勢企業,推動著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新業態不斷實現突破與發展。
根據相關規劃,北京市積極打造“北部基礎研發、南部高端制造”兩大產業集聚區,北部(海淀區、昌平區)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在醫藥健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,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;南部(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、大興區)在土地空間規劃利用中,加強對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保障,引導企業和項目集中布局,進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優勢。
目前,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依托中關村“1區16園”產業載體,在昌平園、大興園、亦莊園、海淀園等園區形成集聚。
昌平園 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等為代表,大力發展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研究,打造生命科學原始創新策源地。初步形成從創新原料藥研發到以抗體藥物、基因治療為優勢的創新藥,以基因檢測為優勢的醫療器械,以及CRO及醫療服務產業集群。集聚一批國內龍頭企業,創新藥領域如百濟神州、西比曼、科信美德、博雅輯因等;基因檢測領域如博奧集團、諾禾致源、卡尤迪、吉因加等。
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、二期基本建設完成,其中一期定位于生物醫藥研發、中試、孵化基地;二期定位為醫療服務及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。一、二期建成集生命科學研發中試、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、企業孵化、產業集聚、風險投資、國際合作、人才培養于一體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。目前建筑規模約360萬平方米的三期項目已全面啟動。
大興園 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為主要載體,重點支持生物制藥、現代中藥、創新化藥、醫療器械等產業,集聚了一批重點企業,包括以悅康藥業、新和成等為代表的創新化藥企業,以民海生物、衛信生物等為代表的生物制藥企業,以同仁堂、以嶺藥業等為代表的現代中藥企業,以熱景生物、怡成生物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。
其中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作為園中園,構成了大興園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園區初步形成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服務全產業鏈服務,在植入器械、體外診斷等領域特色突出。
亦莊園 以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為主要載體,形成了龍頭引領、集群共進的發展格局,涵蓋了生物醫藥、醫療器械、醫藥研究、醫療服務等產業集群,并在全市占有較大比重。園內有拜耳、賽諾菲、第一三共等跨國企業,聚集了GE、瓦里安、島津等國際醫療影像診療行業知名企業以及施樂輝、捷邁等國際骨科領域領先企業。
截至2017年,亦莊園擁有生物醫藥領域國家級研究中心10個,市級重點實驗室、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85家,高新技術企業180家。2018年上半年,亦莊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254.4億元,同比增長8%。
海淀園 占中關村“1區16園”總面積的三分之一,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,同時也是中關村人才特區、國家級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、國家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,已成為推動全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園區重點發展生物藥、植入材料、新型疫苗等重點細分領域以及基因工程、蛋白質等關鍵技術領域,集聚了包括雙鷺藥業、科興生物等龍頭企業。
海淀園依托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、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,推動園區醫藥健康產業研發創新。
房山園 以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等園區為載體,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醫工交叉領域的優勢,集聚醫療機器人、植介入醫療器械、再生醫學等領域的高端人才,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與生產。
目前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已正式開園,康復醫學團隊先期入駐研究院,聚焦生物醫用材料、生物力學、生物信息、醫療儀器等八大研究方向,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源頭創新。
“
創新鏈
創新平臺:北京市擁有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幾十家醫藥健康領域國家級科研院所,數量居全國之首,擁有57家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、11家醫藥健康專業孵化器,為發展壯大醫藥健康產業提供支撐。
創新成果:截至目前,北京市累計獲批國產藥品15509件,國產醫療器械18398件(據火石創造數據庫,下同)。
創新資本:截至目前,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累計發生并購事件343起,累計發生融資事件556起。
創新人才: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已集聚各類高端人才1968余人,其中包括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人、兩院院士121人、國家“973計劃”科學家37人、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77人、國家“863計劃”科學家9人,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5人等。
“
產業政策
北京市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促進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,同時加大了調整產業結構的步伐,加強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。
2010年4月,北京市啟動實施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?!笆濉逼陂g,在一期、二期工程基礎上,深化實施三期工程,推動生物醫藥產業“高精尖”發展。
2017年,《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指導意見》《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(2017年版)》等政策出臺,進一步明確了產業未來發展方向,推動醫藥健康產業智能化、服務化、生態化、高端化發展。
2018年發布的《行動計劃》,進一步促進全市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,加快構建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。
同時,京津冀加強產業合作,促進跨區域協同發展,打造北京·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,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。